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亚洲综合网av-青青操网站-精品国产九九|www.anbaolu.com

咨詢電話
028-87314586

學術前沿
咨詢電話
028-87314586

中國奧爾夫音樂教育

地址:
郵箱:2710558535@qq.com
QQ :2710558535

學術前沿
當前位置: 首頁 > 學術前沿

那個時代尚存的愛--李凌同志追思會有感

2018-02-11

那個時代尚存的愛--李凌同志追思會有感

周云 (2003-12-04) 

李凌歷任中央音樂學院教務副主任,中央歌舞團、中央樂團團長、中國音樂學院院長,全國文聯書記處書記、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中央樂團顧問等職。著作有《音樂雜談》1--4集,《音樂漫談》、《歌唱藝術慢談》、《音樂藝術隨筆》、《音樂美學慢談》等...................

這是愛樂人走四方網上Patzak得知李凌老人去世后記述的一段文字….

12月2日下午在中央樂團老排練大廳舉行的追思會上,滿是從各處聚到這里,想最后一述悲痛懷念之情的、與李凌同志當年曾一起生活工作過的人們….

從他年輕時就一起手足戰斗過來的老人唏噓悲切地呼喚著他的歷述中,我們仿佛真切地看到了在那白色恐怖的歲月中,那不倦地團結鼓舞著為自由民主而戰的知識分子、面對一次次挫敗一次次改頭換面另起爐灶,那信心堅定靈巧智慧地保護帶領著育才(音樂)難童們生存成長的始終樂觀熱情不屈不撓的瘦峭身影,永遠地刻印在上一代人的心底….…...跌到算什么?我們骨頭硬!爬起來再前進!生要站著生站著生,死要站著死站著死。.跌到算什么?我們骨頭硬!爬起來再前進!(這歌詞就是他在那時寫的)…

解放后,他耕耘在每一個需要開墾的音樂藝術園地…虛心求教求賢、以誠待人、樂于助人、以理服人;人們都說,同他在一起愉快,他非常放手,讓你大膽干,但不是沒有原則,干出問題,他來解釋,使你沒有思想負擔,放心去做;他一身正氣,堅持正確導向,敢批評,也接受批評,提倡爭鳴,說"一池死水不好,單方熱鬧也不好",他反對打棍子;自己的觀點堂堂正正亮出來,對不同觀點從不打棍子,而是采取懇談式…

被每一處的群眾都視為"信得過"的人,哪里見過這樣的親和力!靠同志情,使人才濟濟…"挽救著"許許多多"牛鬼蛇神",從普通的演員到幾遭蹉跎的馬思聰;扶植、保護、栽培著無數從老到幼、相識或不相識的、甚至被異議的人們,從胡風、戴愛蓮、林俊卿、姜家鏘到彭麗媛、呂思清和一代函授音樂學院學生…. 一個共產黨人,竟有著一顆普通人的平等博愛自由之心!誠然,在人類的任何時期,這都是何等貴稀的人格!更尤其是在那何等樣的年代啊!李凌同志的一生,以熱情勇敢真誠坦率,大寫出人們最需要的"愛"字。

無怪乎,為讓更多老者吐露心聲,原不準備發言的中央音樂學院《學報》主編黃旭東先生在會的結尾,還是忍不住做了呼吁式發言,號召在座的音樂院校團體各界朋友,以李凌同志為榜樣,學習他的品格,實現他的遺言--團結起來;為音樂園地的繁榮,百家齊放-百家爭鳴;關注音樂界百姓的實際問題、呼聲與需要…人們含著淚呼喚著李凌的名字,因為他是中央樂團音樂團體凝聚力的代名詞….

我在與會者中,算做后生一代了,本來我很想走上去,哪怕就說兩句,代表不可能出席這個會的打工子弟教師和經過藝術培訓的小先生們,向李凌同志深深致意,寄托哀思

我第一次看到李凌這個名字,是19歲時文革中泛濫的批判報文上,他同修正主義、反黨、反動的帽子聯系著。

再一次在報上看到他的名字,已是20多年之后的90年代初…那時正是音樂界處于低谷時期,音樂教育首當其沖,教師們非常迷茫之時,我不由地開始面向社會、對比國內外,苦苦探求音樂教育出路何在,這時,似乎是偶然地遇到了李妲娜,但又仿佛有著相似地探索…終于有一天請她來給我們講課,她開講時那迸發四射的熱情著實令人驚愕。以后我們時有通電話,有一次提起報上有一老音樂家似乎在關注音樂教育改革,頗有見地,才知原來李凌是她老爸!

Patzak (2003-12-05 11:15:20) No.1

送上一首斯義桂先生演唱的 "教我如何不想他"!
http://www.bh2000.net/files/musicbbsdetails29138.mp3 3126KB

Idw (2003-12-05 23:31:37) No.2

(續前)

我在與會者中,算做后生一代了,本來我很想走上去,哪怕就說兩句,代表不可能出席這個會的打工子弟教師和經過藝術培訓的小先生們,向李凌同志深深致意,寄托哀思…(接)

李妲娜總是對我們每一點新的想法動手去做很感興趣,還時不時給我加勁鼓勵,告訴我相關的國際當下前沿問題、新視點、總趨勢…諸如哈佛大學《零點項目》研究、多元智能的開發、理論、《美國藝術教育國家標準》發布的前因后續、國民音樂教育大會的立意召集…總之她時時一點一滴地把她對當今中國教育改革面臨問題的探索,無私地與我這個單兵游勇分享,開導遲鈍的我。

后來我們去西部地區了解音樂教育需求...

后來我們結識了一直在堅持中國鄉村學校教育改革方向的...

后來陳貽鑫教授以小先生的精神帶領我們辦起了第一期鄉村教師藝術培訓班...

后來我們了解到中國改革雜志社的年輕編輯在幫助培訓大學生的支農隊伍...

后來陶行知研究會的方明會長把我們帶去結識了打工子弟學校校長,了解了他們的困境....

后來我們同北師大的《農民之子》聯合各方協力舉辦了以奧爾夫音樂教育為主要內容的打工子弟學校教師培訓課程...同大學生綠色環保志愿者一起著手文化環保的課題...

每次,每次,李妲娜老師都在百忙的時間表上,為我們的需求排上盡可能多的時間。每次我們都想爭取好一點的上課條件,爭取有點報酬,可是真開班時,希望大打折扣、報酬也全落空了!李妲娜老師見我們困難,連一分車費也不要,還是如約、全力以赴地克服困難,拿出精心備課的全新教案來上課,她豐富生動的奧爾夫教學教法,如同及時雨,澆灌了打工子弟學校老師的心靈,給他們帶來了自信和能力,明顯的地打開了他們教學的新天地,受到了他們熱烈的歡迎。

說來好笑,那年臨近新年,我們約幾個人去李妲娜老師家聚聚,我還傻傻地心想這次要給她好好介紹一下陶行知、小先生是怎么回事。同去有陳貽鑫老師,他說,她家我很熟,常去看我的老師。我說怎么會呢?他說李凌同志從育才的時候就同陶行知先生一起帶領我們….可想而知我當時那個驚訝啊,…因為遲鈍,后來又不知多久才恍然悟過來….

今夏,杭州剛剛宣布解除"非典",酷暑中,她就飛抵杭州,在平均氣溫39度、還沒有空調設備的杭州市少年宮大殿里,為浙江周邊及西部地區一百多中小學教師、大學生進行綠色環保小先生藝術培訓。每天5--8小時,一連10天…說來實在是對不起她(這次肯定有空調的保證又落空了!并且周圍施工噪音幾乎到轟鳴的地步,做為音樂培訓,條件可謂惡劣已極--但是這已是熱誠的《綠色浙江》的大中學生鄉村環保志愿者們能爭取到的最好條件了),帶著腰痛、渾身大汗如雨地帶領大家,一絲不茍地示范、講解、啟發,我沒有別的辦法,竟只能把冰塊系在她背領下…因她即便流鼻血了還不讓把正進行的課停下來,非要完成好這個教案…. 我只是想說,她是在以戰斗的姿態進行著教育。這種精神、這種力量,不能不說是一脈相承于她朝夕相處的老爸李凌同志!

李凌同志一向親切熱情談笑詼趣,溘然離去,使我們后一輩人、所有沐浴過陶行知"愛滿天下"教育、綠色鄉村小先生藝術教育的后來人甚感無法彌補的悲失!

著名的人類社會學者、教育哲學家弗洛姆,曾精辟斷言:

"如果后代的人看不到品格,沒有了心靈的傳承,即便有絕好的技術、浩瀚的知識,一個五千年的文明也將毀于一旦。"

有幸讀李妲娜老師寫的《老爸李凌》一文,我了解到自青年時代起,李凌同志的人生道路中,魯迅、周恩來、毛澤東,對他都有很大的影響,他都能取其精華,以形成了自己獨特而多采的人格;而陶行知先生"愛的教育",他更是銘刻在心、力行終生。愛,是他飽經風霜卻碩果累累之人生的光輝所在;愛,是他一生的光采魅力。我們這一代,雖與他相隔較遠、相識較晚,能夠有志繼承和學習--做傳遞愛的藝術的小先生,正是他們一生傳遞的結果!

追思會上感人肺腑的傾訴將李凌老人一生那生動熱情溫暖的愛的形象深深印在了每個人心上,這些人將終身都不會忘懷--即便在復雜紛爭光怪陸離的社會動蕩之中--也要攜起手,乘著歌聲的翅膀,去傳播愛的信息--那是生命的傳遞,愿生命永在….

 


fzw:sql="select top 1 * from sl_article where classid=36 and id<36 order by paixu desc,id desc" id="p1"} {fzw:p1:biaoti size="24"/} {/fzw:sql} 冬日的情思